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孔庙学堂>
栏目导航

建水文庙:清代祭孔祀典

:2024-04-08
:2024-04-08

祭孔是国家或民间对孔子、“先贤”、“先儒”的尊敬仰慕的纪念活动。祭孔典礼称为释奠礼,指的是在祭祀中陈设音乐、舞蹈,呈献牲、酒等祭品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追思之意。大凡改朝换代,必有制礼作乐。因此,历代制定的祭孔乐舞均有所不同。

1989年祭孔——迎神

清代,规定每年的祭孔祀典为春季和秋季的仲月上丁日致祭,也就是说,一年祭两次,每次的时间是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康熙四十九年(1710),同城武职俱照文职一体行礼。

迎神

届期前二日,知府率全城文武官员至牺牲所(即关祭祀用的猪牛羊的地方。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察看牲畜供品,承祭官和分献各官需致斋二日。主祭官用白纸糊版,墨书祝辞,送至文庙内神库黄案上安设,行一跪三叩头礼。祭前一日,承祭官具朝服上香,监视宰牲。祭祀当日,先祭崇圣祠,取“子不先父”之意。

祭祀程序   崇圣祠的祭祀从“执事者各司其事”到“礼毕徹班”,共有15个程序。祭毕,大成殿祀典正式开始。大成殿的祭祀从“鼓初严、启扉、鼓再严”到“礼毕徹班、合扉”,共有50个程序。即在通赞的号令下,引赞引承祭官(正献官、分献官、陪祭官)入大成门,执事及乐舞生入两掖门,均依序而立。引赞引承祭官至盥洗所,洗手毕再引承祭官至丹陛下拜位站立,按瘗毛血、迎神、行初献礼、恭读祝文、行亚献礼、行终献礼、送神、望燎等仪式依序进行。

文庙祭孔陈设图

祭祀中,乐生依序,迎神乐奏《昭平之章》、初献乐奏《宣平之章》、亚献乐奏《秩平之章》、终献乐奏《叙平之章》、徹馔乐奏《懿平之章》、送神乐奏《德平之章》、望燎乐奏《咸平之章》。当迎神和送神时,仪卫队伍通过甬道时,引赞引参加祭祀的官员面向仪卫队伍跪下(民国时,改为鞠躬),以示尊敬。

1989年祭孔——六佾舞

需要说明的是,旧时的祭孔,是在天不亮举行,天亮时结束。所以,相关执事要在祭祀区域高竖火炬,当“鼓初严”时,要遍燃庭燎,以照祭祀。另外,按《大清会典》载:文庙每次祭祀,共用乐舞生140名,执事和乐舞生服青绢袍,文舞生、乐生、执麾(节)乐舞生俱服红红缎补袍,俱系绿绸带,戴裹金铜顶帽。

文庙乐舞陈设图

至于大成乐章,元代以“明”字命名,如迎神乐奏《文明》,盥洗乐奏《昭明》,奠帛乐奏《德明》,初献乐奏《诚明》,亚、终献乐奏《灵明》,送神乐奏《庆明》;明代乐章以“和”定名,迎神奏《咸和》,奠帛奏《宁和》,初献奏《安和》,亚献、终献奏《景和》,彻馔、送神奏《咸和》。清初以“平”字命名,据雍正《建水州志》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浙江学政汪漋奏请定乐章,奉旨:准定乐章,照《大清会典》,俱系“平”字,府州县或仍有用“和”字者,应行改正。即取“天下太平”之意,迎神奏《咸平之曲》,奠帛初献奏《宁平之曲》,亚献奏《安平之曲》,终献奏《景平之曲》,彻馔送神奏《咸平之曲》。乾隆八年,又改为迎神奏《昭平之章》、初献奏《宣平之章》、亚献奏《秩平之章》、终献奏《叙平之章》、徹馔奏《懿平之章》、送神奏《德平之章》、望燎奏《咸平之章》。

投稿人: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