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天下文庙 > 中国孔庙>

安溪文庙

:2023-12-19
:2023-12-19

安溪文庙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现存格局为清康熙年间重建。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自外至内有泮宫、“腾蛟”“起凤”石坊及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衙等,南北164米,东西宽36.5米,加上明伦堂,建筑面积达5986平方米,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例证。

安溪文庙是宫殿式建筑,傲立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整座建筑群呈长方形,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总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左右呈对称排列。自南至北有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东西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廨,东有明伦堂,周围绕以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反映了安溪当时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

伫立庙前,首先看到的是泮池、照墙和棂星门。泮池呈半月形,又称半月池,弦宽33.5米,弦至弧中点的直径为15.2米,深2米,石栏维护,池水涟漪,清澈见底。照墙为砖石结构之屏,位于泮池与棂星门之间,高3米,长14.9米,表学府之所与凡尘阻隔之意。棂星门又称先师门,面宽五间,进深二间,中挂“文庙”匾额。步入棂星门,即入前院,院庭广阔,巧妙地托出院庭内戟门的庄重和大方壮观,使人顿生渐入佳境之感。戟门内,立有张读撰的《重修文庙颂》等碑刻四方。其中,由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陈迁鹤撰的《皇清重修学宫碑记》,高达2.86米,宽1.21米,记载清康熙年间修建文庙的意义、经过及李光地等修建官员的姓名,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修建文庙碑记。跨过戟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广大的庭院,称为拜庭,是古代文武官员拜孔的地方。拜庭两侧为庑廊,对称得体,光照亮堂。其庑廊中今开设“安溪历史文物和历史人物展”,系统地介绍安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及部分安溪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历史功绩。

穿过庑廊,登上台阶,即到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内祀孔子。殿堂为重檐庑殿式,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485.9平方米,四周有明廊。殿内当心间的屋顶构造,采用莲花如意斗拱,纵横交错,繁复重叠,构成穹窿形藻井,俗称“蜘蛛结网”。它悬空倒挂,不用一钉而托起,负荷万斤梁架而不倾,构设精密,技巧绝伦,藻井当心间尤为别致瑰奇,是古代建筑美学深刻而完善的体现。今殿内伫立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展示儒家文化发展体系的群体形象。

大成殿之后为崇圣殿,旧称启圣祠,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今名,内崇祀孔子之父母,殿宇构筑为歇山屋顶,建筑面积226平方米,典雅而庄严,前有拜庭,东西有对称排列的两庑。再后为教谕廨,1994年重建。大成殿的东侧20米处有明伦堂,悬山屋顶,四合院式,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609平方米。此外,历史上文庙还有忠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均已圮无存。

安溪文庙的整座庙宇装饰题材以龙凤为主体,衬以人物、鸟兽、花卉,飞金走彩,荟萃木、石、砖雕刻及剪瓷、堆贴之大成,工艺极其精湛,尤以戟门内外、大成殿前的四对石龙柱及月坛正中陛石的云龙戏珠石雕最负盛名。戟门外和大成殿前的中对辉绿岩龙柱,外盘翔龙,龙的造型灵活生动,似腾欲飞,栩栩如生,线条古朴流畅;戟门内及大成殿前外对白色花岗岩龙柱,雕工粗犷,龙的造型笨拙而不失风度,张牙舞爪,形神兼备。陛石的辉绿岩云龙戏珠石雕,龙首在上,龙边伴有浮云,下有海水波涛,姿态生动,构图得体。月坛三面基石上的双狮抛珠、鲤鱼戏珠、八骏马、云龙吐雾、麒麟、仙鹤、翠竹、莲花、牡丹等18幅浮雕,精缕细琢,情态优美,充满生机。文庙殿堂的木雕艺术同样令人赞不绝口,无论是棂星门、戟门内外或大成殿的荷花、花篮、吊筒,还是梁柱交接处的雀替,皆雕工精细、比例得体。尤其是大成殿内金柱内与挑尖梁交接处的镂空木雕,云龙神态生动,狮子、麒麟长有薄翼,颇具神话色彩,更是国内建筑中所罕见。

安溪文庙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建筑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对研究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其建筑法式,曾经传播日本,是大和民族吸收中华文化的重要例证。

转自:安溪电视台
上一篇:永春文庙
下一篇:蒲城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