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蒙礼"在中国古代是人生“四大礼”中的第一礼,是孩子一生成长的的开篇之笔。9月9日上午在丰县文庙,丰县凤城书院为190位秋季班小弟子举办了“童蒙养正.开蒙仪式”。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古人认为:“童蒙养正,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正衣冠是开蒙仪式的“第一课”,是希望小弟子们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以饱满的状态进入学习。
入学拜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并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入学拜孔子”以示今后尊师重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朱砂启智
“朱砂启智”就是用朱砂在刚刚入学的孩子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又称“开天眼”在场的嘉宾、领导和老师们分别为书院小弟子“朱砂启智”。
拜师礼
一鞠躬:感恩老师不以学生驽钝懒惰而纳入门下,长我智慧,助我成才。再鞠躬:感恩老师,带我们接受圣贤教诲,育我德才兼备,自信成长。三鞠躬:学生定当孝亲尊师,读书报国,不负恩师和父母的厚望!
授戒尺
重新让戒尺进入课堂,是希望通过家长把戒尺还给老师,把教育的权利和尊严还给老师,真正让学生“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非常幸运我和我的孩子能够走进凤城书院,国学改变了我的孩子、改变了我更改变了我的家庭,这是一所打造未来人才创造幸福人生的书院,书院的老师谱写了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一群正在把公益当事业来做的一群最可爱的人,我代表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感恩为书院付出的每一位老师,我不仅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在校老师,如今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陷入一个'怪圈':一些学生不服老师管教,家长动不动就拿法律维权,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明哲保身尚且不易,师道尊严从何谈起?......感恩老师、感恩凤城书院!” 丰县职教中心师增产老师代表全体家长做了简短发言。
明道班张若曦同学带领书院所有小弟子集体宣誓:我是凤城书院2018级国学班的一名弟子,面对老师、父母及所有人,庄严宣誓:即日起,愿追随老师修身求道,正己化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努力做到心有善念,话有善言,行有善举。在书院宽心性、厚德性、长智慧,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中力行圣贤教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今天,我为选择凤城书院而自豪;明天,凤城书院会因我而骄傲。
开笔写人
凤城书院义工老师刘德林教全体小弟子书写“人”字。写好一个“人”字,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却要一辈子。通过写好“人”字,告诫小弟子,在今后求学路上要心怀感恩,感恩天地、国家、父母、师长、同学、大众、万物;懂仁义,识礼仪,好好做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跪拜父母礼
百善孝为先,父母的恩德,我们无以为报,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中华传统的一跪三拜礼,以最质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于父母的爱与感恩。 “爸爸,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在现场,“爸爸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成为您的骄傲!”.....父母和孩子紧紧拥抱,感恩与幸福的泪水滋润着心田。
击鼓明志
击鼓奋进,鸣响少年志。“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明志旨在通过击鼓表明自己的志向,三通鼓,分别寓意小弟子:开启智慧、立志发奋、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