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由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主持的《联合日报》专栏“读懂孔庙,读懂中国”系列文章之一,现转发于此,以飨读者。
每当你走近孔庙,或者你参观孔庙,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你去参加孔庙祭祀,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就像对孔子的态度存在分歧那样,人们对孔庙的情感也有很大不同。从孔子至今,世界上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像孔子那样受到亿万人的关注,但这样的关注有显著不同,有人尊崇、膜拜,有人评论、指责,还有人谩骂、揶揄。之所以如此,说到底是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按照前人的理解,所谓“庙”就是“貌”。古人立庙是为了表示尊其先祖,从而“事死如事生”,就像先祖还在人间。最早只是表示尊重祖先,并不为“天神”立庙,为神立庙始于夏商周三代以后。西周以来,人们看到“人”的因素更加关键,于是更重尊祖敬宗,宗庙里被供奉的人都有血缘关系。而从孔子祭祀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改观。
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原来居住的三间房屋改为祀庙,收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孔子子孙每年按时令祭祀,这三间房屋就是现在孔庙的雏形。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祭祀孔子。东汉桓帝时,鲁相韩敕以官钱修饰孔庙,孔庙具有了官设庙堂的性质。唐太宗下令京城和全国皆为孔子立庙,并专门下令修建阙里孔子庙,曲阜孔庙被赋予了“孔庙表率”和“祭祀孔子中心地”的意义。
人们习称的“孔庙”,其实是中国的“文庙”。文庙主祭孔子,而以“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配享从祀。自唐代以来,谁来配享和从祀,都由官方确定。配祀孔子的人有资格从祀文庙,是他们与孔子的“学缘”而不是“血缘”关系,这样,孔子祭祀也就不仅是孔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家事”,更是中国人在文化上慎终追远的“国事”。
孔庙祭祀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在传统中国社会,孔庙释奠礼仪是“国之要典”“乾坤第一大事”。孔子弟子后学以及孔子后裔对孔子的祭祀,开启了祭祀史上的一大变革。对老师的祭祀,具有“血缘性”与“非血缘性”并行的特征,可以称之为“拟血缘性”。在这一祭祀过程中,文化传承与亲情延续的意味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将“师”纳入祭祀对象,成为中国文化“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特性。
不难理解,孔庙的从祀历史,就是“政统”与“道统”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的历史,也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史,是正统思想文化学说的演变史。最早在孔庙配享的是孔子弟子颜回等人,唐代贞观年间,把左丘明、公羊高等人纳入孔庙祀典。到了宋代,孟子、子思在孔庙祀典中的地位逐渐上升,颜、曾、思、孟的四配模式开始定型,同时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朱熹等六人被尊为“先贤”,在孔庙祀典中的地位高于汉唐诸儒。唐初崇尚汉代经学,唐代选择的儒生大多研究经典注疏,属于“传经之儒”;宋代“明道之儒”地位的上升,体现了理学道统观成为主流社会思潮。到了清代,各种矛盾交织,尤其清代下半叶,内忧外患,国势危急,人们越发看重治世之业,企望以治世名臣来力挽狂澜,于是,诸葛亮、李纲、方孝孺、顾炎武等“行道之儒”被纳入孔庙祀典,配享孔庙。
看得出,孔庙祀典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官修儒学史,体现了儒学与社会的密切结合与发展方向。因此,从儒家道统的角度,只要是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有所发明,有所维护,只要能够“扶纲常,淑人心”,教化社会,就可纳入孔庙祀典,配享孔子。当然,“孔庙从祀,非寻常事”,孔庙祀典中,诸儒的选择和晋升,均需受最高统治者认可与节制,而历代皇朝也通过这一方式来展示其政权的合法性。
孔庙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历代对孔庙建设的重视。历史上,从祀孔子的人物不断增加,在两庑配享的人物,唐朝有20余人,经过历代增添更换,到民国时多达156人。这些配享的人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神龛中。与之同时,孔庙建筑也越来越大。曲阜孔庙经过了许多次的修建,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从雍正二年开始历时六年,耗银15.7万两,孔庙面貌可谓焕然一新。经过不断增建与修葺,到明清时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以前有“天下名山僧占尽”的说法,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孔庙始建时都在学校或政府所在地。孔子思想是入世的,孔子讲和谐、讲和顺,关注世道人心,孔庙的建立与祭祀也与社会息息相关。以前,各府州县都设有孔庙,随着孔子儒学影响的扩大,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孔庙。目前,世界上分布着大约2000多座孔庙,我国国内约有1600多座。国内保存较好的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也有21座。
从深层理解,我们读懂了孔庙,才能读懂中国。中国历来重视祭祀,有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的说法,把祭祀看成“国之大事”“国之大节”,主张“以祀礼教敬”。西方人重视“法堂和教堂”,法堂代表政权、纲纪和法纪,教堂则是心灵栖息地。中国的孔庙实际扮演了“教堂”的角色,它与西方的教堂有所不同,但它也是历代中国士人的精神家园。孔子和配享者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孔子阐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立足点,历代从祀孔子的人“宗师仲尼”,传达和弘扬孔子的学说,给中国带来了几千年的和谐与发展。
可以说,孔庙是中国的“名人堂”“先贤祠”,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传统士人最重要的“道场”。它在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思想之精粹,是弘扬传统道德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孔庙的黄瓦重檐、雕梁画栋寓意深远,有特定内涵,礼敬孔子与孔庙,就是尊重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与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