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孔庙动态>
栏目导航

曲阜三孔:融慧古今科技 庚续千年文化——“遗珍守望,排水创新”青岛理工大学实践团队赴曲阜孔庙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2-28
:2024-02-2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度里,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在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谱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光辉篇章。孔府孔庙,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不仅在建筑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排水系统的设计也体现了古人的深思熟虑和精湛技艺。这一系统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一排水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寒假伊始,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遗珍守望·排水创新”团队9名成员前往山东曲阜,实地考察调研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在调研过程中,团队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充分发挥给排水专业优势,探究现代给排水技术对传统文物的保护作用,在古韵中体会古代技术创新的力量,在现代技术的革新中感受古今融合的建筑巧思。


01 观古汲今,融科技之光

1月29日上午,考察团队首先对孔庙的地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孔庙的地面前后有一定的坡度,重要的建筑的地基皆都高于地面两到三米,于雨水的自然排放。此外,地面铺设的青石板之间有着精确的缝隙,可以有效地引导雨水流向指定的排水口。

随着调查深入,孔庙的主体建筑呈现在了团队成员面前。斗拱式修筑风格,可以更好地方便雨水下落,同时房顶的材料采用琉璃瓦,防止水渗透进屋面内,釉面的通滑效果便于雨水和雪水排放。弧形斜面设计使得雨珠借由惯性甩至远处,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还保持了庙内的干燥环境。

短暂的午休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继续考察任务。在考察过程中他们发现在高于地面的古建筑周围,皆布满古代排水用的龙头——螭(chī)首,且在地面上也随处可见形状独具特色的窗口以及下水管道方便水流的下渗。这些管道由大块青石雕刻而成,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仍然保持了相当完整的形态。管道设计精巧,有宽有窄,有直有弯,既保证了雨水的顺畅流动,又避免了淤塞的发生。


02 现代科技,助文化传承

古人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1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到现代技术在孔府孔庙排水系统中应用更加广泛,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三孔古建筑的保护主要以“以修代建”方式,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因古建筑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且内部古树较多,根系错综复杂,开挖地下管道的难度较大,不宜进行大规模维修,因此建筑专家在古人建设的原本基础上进行了改善修补。

另外,因古建防火防灾尤为关键,建筑内不仅设有水泵及喷水带,给水功能也得以完善与加强。

 

03 实践创新,传文化之韵

文物展示

参观讲解

在参观古建筑博物馆的过程中对于孔庙的守正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散水砖”等古人在排水上巧妙思索而产出的文物,经曲阜市安怀堂文物工程设计院工作人员讲解,团队基本了解了孔府孔庙的给排水系统,了解到了古代建筑师的聪明设计和建造,同样实地看到了现代技术对古建筑的保护作用。

团队指导老师何珊珊表示,“探访古建筑的排水系统,是一个既富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孔府孔庙排水工艺系统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自然规律,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美感的排水系统。这种智慧和技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树立了保护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04 以人为本,继中华文脉

科技以人为本,文化接续传承,在本次调研活动中,作为现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对本专业的工艺和结构有了深刻认识,也更深入体会到了科技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未来学习中,我们也将更多去思考如何将这种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为我们的环境和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此次活动得到了曲阜市文物局及曲阜孔庙孔府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和妥善安排,在文化和科技之美的同时,我们更体会到了这里带给人们的人文之暖。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庙和孔府的独特设计和保护现状。

孔庙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而给排水相关专业可以为古建筑提供合适、可靠、环保的供排水解决方案,满足古建筑保护和维修的需求,以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和长久保存。我们期待在未来这些古建筑因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继续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伟大魅力。

转自:QUT青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