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七夕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8月27日沧州文庙举办2017年“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七夕节”文化活动。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上午9点钟,文庙三进院明伦堂前聚集了众多游客。来自沧州汉服协会的十五名文化志愿者,身着汉服,为游客展示了传统拜织女祭祀流程。9点40分祭祀礼仪结束,游客和文化志愿者们移步文庙二进院国学讲堂,听沧州汉服协会的会长讲解七夕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意义。穿针乞巧、缝制香包、祈福许愿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穿针乞巧的文化意义是古代女子乞求织女神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七根针插在藕上,藕代表偶遇,有期盼美好姻缘的意思;穿针引线讲究的是手巧,最先完成的女孩子就被视为‘得巧’。七夕节祈福许愿,女孩子拜织女乞求心灵手巧,男孩子拜魁星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游客王先生感慨道:“现代人过节就讲究消费,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文庙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
作为沧州市重要的国学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沧州文庙有责任和义务让市民和游客在体验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的同时,切实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真正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已成为沧州文庙的一个文化品牌活动,今后,沧州文庙将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设置不同的民俗活动,真正做到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